首页

艾彩之家

时间:2025-05-26 02:54:50 作者:运动、做实验、“搞装修”样样不落 神二十航天员出差“月报”速戳 浏览量:19281

  中新网晋城8月10日电 题:海外华文媒体山西晋城“喜镇苏庄”探秘中国婚俗文化

  作者 杨杰英 杨佩佩

  红楹联、红灯笼、红标牌……8月9日,2024“行走中国·报道中国”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活动一行打卡晋城地标“喜镇苏庄”,深度体验中国“喜文化”和婚俗风情。

苏庄走出一条全民、全域、全时的喜镇特色文旅康养发展之路。 武俊杰 摄

  苏庄村,是山西晋城高平的一个古村落,是中国传统村落、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村子依山傍水,现存明清时期古院落20余座。喜镇苏庄以喜文化为主题,以特色康养为载体,以沉浸旅游为纽带,深挖喜文化内涵,植入“喜文化”业态,壮大“喜文化”产业,促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同步发展,走出一条全民、全域、全时的喜镇特色文旅康养发展之路。

  “走进苏庄,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。清新脱俗的喜庆景致,简单朴实的民俗习俗,无不诉说着这座古村的厚重历史和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。”《中华时报》社长曾晓辉说,喜镇苏庄正以“喜”为媒,通过文旅融合,让这里成为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,也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难能可贵的“喜文化”。

喜镇苏庄以“喜文化”为主题,吸引很多民众在此举办中式婚礼。  武俊杰 摄

  当日,采访团一行在喜镇苏庄遇到一对新人正在举行中式婚礼,大家边拍照边感慨“太美了”。埃及《中国周报》副社长朱新娥直言,“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中式婚礼的魅力,这种喜庆的氛围非常感染人。在这座充满‘喜文化’的村落举办中式婚礼,是幸福的,很有仪式感。”

  朱新娥表示,喜镇苏庄的“喜文化”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礼节,也展示了礼仪之邦的风范。作为海外华文媒体,能够体验这场中式婚礼,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同时,希望这里的“喜文化”走向世界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领略中式文化之美。

  高平市国投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赵伟介绍,目前,景区开发了11个院落,通过活化利用古村落,丰富业态、促进产业发展。喜镇苏庄将修缮提升后的古院落植入传统婚礼仪式和婚庆要素业态,通过差异化的业态发展,持续发展壮大“喜文化”产业。

2024“行走中国·报道中国”海外华文媒体山西行活动一行打卡晋城地标“喜镇苏庄”。 武俊杰 摄

  “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来苏庄,添喜气,赏中国古建筑之美,品传统喜文化之礼。”赵伟表示,基于传统文化的回归,喜镇苏庄在创新中解锁传统与时尚、古典与流行之间的搭配,做强婚庆、康养“两大产业”,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喜镇苏庄“打卡”,让西式婚礼回归传统婚礼,更好传承中华优秀“喜文化”。

  下一步,喜镇苏庄将深度挖掘古建文化内涵,保护、发扬好本土历史文脉,不断植入新的业态,让传统文化活起来。打造有情怀、有特色、有品质的规模化精品院落,打造国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、中国传统喜文化体验目的地。

  当日,晋城市侨办、晋城市侨联、高平市侨联组织的“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晋城 侨界书画剪纸艺术作品展”在喜镇苏庄同步举行。来自晋城侨界的书画家代表王雷明、赵青山、李文红、李刚挥毫泼墨、现场创作,呈现作品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,并与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交流互动。同时,省级非遗项目“高平剪纸”代表性传承人赵玉先的剪纸作品也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的目光,让大家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美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时政微观察丨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

4月8日,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,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党组成员,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原党委书记、主任缪剑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,目前正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。

中国人民解放军形成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

“当时发现西门塔尔牛具有育肥时间短、产肉率高、产乳量稳定、乳蛋白含量高等特点,是非常优质的乳肉兼用型牛,养殖后收入渠道广,效益高,我立即与村委会商议并充分听取村民建议。”樊延超说,之后用建行捐赠的帮扶资金购买了18头西门塔尔牛,分发给河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。

如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?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这几点

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前,一首改编歌曲《你要跳水吗》瞬间点燃气氛;巩立姣拿下铅球冠军时,现场播放起她唱给自己也唱给所有人的《勇气》;男篮比赛中,现场响起《See You Again》,全场球迷共同致敬科比……一首首有着独特意义的乐曲,搭建起运动员与观众间情感共鸣的通道,也让竞技体育有温度、动人心。

时政现场说丨科技助农 跑出春耕“加速度”

近日,陕西西安。西安外事鼓乐团走上街头,演绎《上元乐》《破阵乐》等经典鼓乐曲。西安鼓乐兴起于隋唐时期,被誉为“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”。西安外事鼓乐团演出的鼓乐曲结构严密、完整,吸纳了琵琶、古琴、二胡等中国古典乐器,展现了古都长安音乐的独特魅力,吸引过往民众驻足欣赏。(记者 党田野)

“极地来信”沉浸展在京启幕 中信银行与中国国家地理携手致敬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

在青藏高原碳汇功能方面,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大气碳反演系统“贡嘎模型”获“全球碳计划”认证,为评估青藏高原碳收支提供了科学保障,为国际碳收支评估作出了中国贡献。作为碳库,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汇约为1.2—1.4亿吨/年,按照当前青藏高原CO2排放5500万吨/年计算,青藏高原的碳盈余超过6500万吨/年,已为全国实现碳中和作出了贡献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